资讯 智慧安防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2020 年度 ai 安防十大关键词 | 年终盘点 | 雷峰网-米乐m6平台

2021/01/08 22:55

“我们只为了活下去。”

这是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接受雷锋网ai掘金志采访时所言。如今回看,这句话在2020年显得尤为应景。

2020年,在内碰经济下行,外遇中美竞争的寒冬中,贯穿全年、全球的疫情给寒冬再覆一层积雪。

重压之下,新基建、十四五规划、两会揭开序幕,国家宏观政策托起经济底座;市场顽强自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正以惊叹的速度改变产业。

跌宕起伏中,魔幻二字,成为2020年的真实写照。

回眸这一年,哪些词能够成为安防行业的缩影,哪些词能够成为安防时代长河的脉搏?

针对这一选题,在即将结束的2020年,雷锋网ai掘金志通过采访数十位业内专家、企业高管,概括出过去一年来ai安防市场的十大关键词,以回顾不平凡的2020。

1、上市

充斥着动荡、寒冬的2020年没有熄灭ai安防领域奔涌的火把。

2020年一股ai企业上市潮正是信号之一。其中,以cv为核心的ai安防市场尤为明显。

继旷视在2019年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材料后,依图、云从、云天励飞、寒武纪等ai独角兽相继在2020年向ipo发起冲击。

毋容置疑,智能安防目前是最成熟的ai视觉应用领域。

除了更加成熟的cv技术外,如此发展速度很大程度得益于安防市场的发展:中国海量的需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安防企业达3万家,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公共安全基本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众多领域开始新一轮技术升级换代,民用安防升温,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高清化、智能化逐步深化。

而十三五的雪亮工程后,中国安防市场不断增长,2020年安防总产值达8000亿元。

一直到目前为止,安防业务仍是大多数cv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科创板给了这些高投入、高亏损的ai企业一个再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则需要加速实现商品和商业化闭环目标,回报市场的期待和信任。

除了资源和杠杆,公司上市也意味着,与对手的竞争从过去 ai 为主,扩展到产品,品牌和渠道的全方位商业化竞争。ai行业也即将进入一个更加规范、竞争更加激烈的阶段。

2、互联网模式化

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那么人类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开启人工智能的时代——由机器取代体力,向机器取代脑力变革。

2020年,ai加速了从实验室到产业空间、从线上模拟到线下经济体的步伐,并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说白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路径,将成为又一个“互联网模式化”范本,而究其根本,即是各高管所说的ai普惠。

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认为,过去5年,目标识别单路价格已大幅下降,仅为此前的十分之一,安防ai成本在逐年快速下降,这得益于底层算力价格下降。

未来两年,智能摄像机一定会超过网络摄像机,1t算力将成为整个行业的起步配置——ai已经逐步进入到一个普惠的时代。

ai也正从安防走向各个终端,走向自动驾驶,走向医疗,走向千行百业。

宇视总工朱兵也认为“ai普惠化”是今年非常明显的信号,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泛ai终端普及到全场景应用,价格可以被接受;

2、视频计算能力转向各种视频特征聚类应用,视频背后的价值大幅度提升;

3、ai赋能更多的基层操作人员,体验易用性大幅度提升。

与之相对应地,在宇视新近推出的产品中,注重最简操作、最少点击,交付包教包会,极大缓解使用单位的人力不足,科技提升效能。

但与此同时,ai普惠在终端产品芯片换代适配、数据智能能力提升、云计算解耦与融合、ai数据使用的隐私保护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澎思科技副总裁曲瀚总结,ai普惠的产品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极致产品体验;二是场景化的米乐m6平台的解决方案能力。

澎思基于对普惠ai的理解,构建了澎思aiot生态平台,曲瀚认为实现ai普惠的终局在于四个方面:

第一,万物智联,所有的ai终端实现在线化;第二,推动ai算法向通用智能算法演进,降低机器学习的成本,提高泛化能力;第三,构建一个丰富的产品生态;第四,场景的联动和重塑。

在曲瀚看来,ai普惠不仅是2020年的关键点,也将是未来5-10年的必然趋势。

3、数据安全

在人脸识别如星光在各大领域落地的同时,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隐患也大步走向台前。

2元买1000张人脸照片、人脸识别成房地产标配、人脸识别第一案、ai换脸,随着人们对人脸信息被泄露和滥用的热议,背后一系列灰色产业链被扒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次次数据安全之痛,无不警醒着大众,也冲击着ai的船头。

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首位华人理事会主席杨强教授、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王健宗看来,联邦学习技术可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选择。

通常,智能摄像头产生的数据会被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中,然后由部署在服务器上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得到一个模型,服务商根据这个模型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是一种集中式的模型训练方法,这种方式很难保证数据隐私安全。

同比之下,联邦学习不会让数据直接发送到后台,而是在每个企业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训练,并加密上传训练模型,后台会综合成千上万的用户模型后再反馈给用户改进方案。

的卢深视ceo户磊认为,不论是信息登记,还是线下支付,都绕不开人脸识别技术。这使得市场急需高准确率、高安全性、高鲁棒性的人脸识别技术。

但传统的二维人脸识别技术已无法满足现有技术需求,随着大众对于隐私愈发关注,不易被破解不易被泄露的技术大势所趋,人脸识别正在从2d向3d转变。

相比于2d只能获取二维图像,3d识别能够采集多达几十万个信息点,获取深度信息,防止假冒身份。

得益于其特有的深度信息和形状信息的双重特征优势,3d识别下不被人眼理解的深度信息能更为严格的保护生物特征信息,从而实现隐私和安全保护的双重目的。

各监管机构也开始重点关注三维视觉技术的行业标准制定,2020可以被称作为三维视觉相关标准制定元年。

目前,bctc、国家医疗保障局,以及一些公共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都针对行业里涉及到的人脸识别技术出台了相关规范。

除了各企业从不同角度将ai安全推向正轨,国家也从法律层面保护个人隐私。

2020年3月新修订的我国国家标准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并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了特殊保护。

这个人脸识别的数据安全事故多发之年,也将成为日后ai发展更加规范、数据更加安全的起点。

4、国产化替代

2020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华为海思、东方网力、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33家企业列入禁止交易名单之中。

芯片、硬盘是受影响最大的关键产品,如果没有英特尔服务器cpu芯片、英伟达的gpu芯片以及希捷、西数的硬盘,安防企业后端产品线的性能,从长远分析会受很大影响。某国产cpu厂商人士认为,现阶段中国安防企业还没有办法完全去美国化。

一面是中美竞争加剧,局势长期内不明朗,不确定性猛增,一面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缺芯、涨价,这场“产业变化”来得一场凶猛,中国得以审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不足,补短板,锻长板,建设内外双循环——国产替代成为自救、自强的最优途径。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基础技术的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某业内人士曾指出,“当下国产芯片自给自足率不足三成,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明显有短板和不足,但是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我们看到它率先进行突围,与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差距在缩小。”

目前,大多数中低端芯片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而功率半导体能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缩小的一个关键在于材料,功率半导体的主材,即硅片和外延材料基本上能做到国产化,这也就给了国产功率半导体最强的支持,因为半导体的材料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成本几乎占到一半以上。

据悉,目前上海临港地区已经集聚了地平线、寒武纪、华大积塔、新昇、盛美半导体、国微思尔芯、旻艾、格科微、橙科微等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涉及设计、eda、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也已基本形成。

5、数字化转型

2020年内忧外患:持续疫情、中美贸易、国际形势等各种突发影响交织。

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业务模式和客户需求都深受波及,每个企业身处其中,都难游刃有余。

基于此,产业升级逐渐从一个“可选项”转变为一个“必选项”;政府和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的趋势。

越是艰难,越是要在深处回眸——数字化转型既是抵御外界之痛,也是解决内部增长之困的不二选择。

大华股份认为,数据时代,数字化转型成功有三个关键要素:计算、智能和应用。

通过大数据技术把数据底座做扎实,把大量数据汇聚在一起,以行业应用驱动,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挖掘和数据价值转换,为用户提升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

“尤其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已不仅停留在算法、芯片的维度,更重要的是结合政府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现场景化驱动的行业应用赋能。”

以大华股份为例,其发布了面向各行业的数字化米乐m6平台的解决方案,在行业应用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安全、5g等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持续加大投入,确保米乐m6平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领先性和业务连续性。

比如,其在杭州推出的绿色停车方案,在部分路段划出临时停车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管理临时泊车,极大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6、新基建

如果说疫情和中美竞争让中国市场阴云朵朵,那么新基建则给深受创伤的市场一剂强心剂。

今年4月,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涵盖3大方面,7大领域。

纵观新基建3大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与安防息息相关。

纵观新基建7大领域: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其中,安防行业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落地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智慧城市下的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交通等众多领域,也都将成为牵引安防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

除新基建外,10月出炉的十四五规划,也让中国发展方向更为明朗。

在此之前,十二五的平安城市、十三五的雪亮工程无不接连推动国内安防市场不断增长。尤其是雪亮工程下,2020年安防总产值高达8000亿元。

新基建和十四五政策双重“国之重器”,将是安防行业下一轮升级的必经之路。

7、海思缺货

今年安防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海思缺货引发的芯片短缺。

8月中旬,海思高端ipc soc(3559a和3519a)在价格突然从几百元上涨到几千元,暴涨超5倍,中端(3516d)ipc soc价格也从几十元上涨到一百多,涨幅接近4倍。

据业内人士,市场上的货完全可以满足华南地区半年以上需求,价格暴涨一方面是因对海思芯片缺货的恐慌,导致需求被放大,市场缺口加剧,也不乏部分贸易商利用市场焦虑,囤货炒作。

没有进入海思直供体系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这场风波中,首当其冲被波及。

芯片产业链长,一环受阻,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

而海思作为soc芯片的霸主,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更是突破了90%以上。

目前,能在高中低端整体体系一锅端地替换海思的,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家。

目前全海思生产线的企业不在少数,如若替换,只能高中低端分别搭配不同的芯片和方案,这意味着,产品线、研发、沟通、人力、市场等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将提高。

中小游企业切换到一款全新开发的方案需要接近2年的时间。

如何选择替代供应商、如何度过这次险阻、后续如何决策,在市场缺货情况依旧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依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与此同时,危机中往往蕴藏转机。

海思事件,让市场意识到底层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给中国其他芯片企业奋力一搏的绝佳空间。

海思在安防中高端市场的成功,足以激励更多国内芯片公司向高端市场进军。

我们唯有期待在你追我赶中,国产企业出其不意冲云破雾的可能。

8、去安防化

自计算机视觉开始全面渗透安防行业后,安防的边界,也变得愈加模糊。

2019年ai掘金志首提“去安防化”,如今已成大趋势。今年这一趋势扩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加持下,整个安防产业价值迅速提升,带有深度学习功能的前后端产品不断推出,后端人像大数据平台已然开始渗透。安防业务正从单一的人车比对,走向基于城市级视频管控平台。

宇视总裁张鹏国在宇视aiot峰会上表示:“今天的安防市场,像个小反应堆,内涵在裂变,外延在无限扩大,在这个裂变的过程中,赛道玩家们需要动态调配,以适应行业变化。”

新形势下,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巨头的企业定位也从此前的“安防厂商”转变成今天的 “基于视频监控的物联网米乐m6平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宇视的企业定位也从之前的安防企业,升级为一家全景、数智、物联企业,走向万亿级aiot市场。

华为安防改名也论证了这一点。

2020年2月,“华为安防”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

段爱国表示,改名出于战略升级,放眼未来的智能世界,应有“大安防”的概念,要跳出安防看安防。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总裁胡芳曾就智能监控对华为智能城市的意义作出解释。

她提到,智能监控,未来会是整个智慧城市的连接器,也是整个城市数据得以健康循环的基础。

智能监控则对应到孪生城市无处不在的连接。智慧城市将城市空间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以网络为介质连接起来,从而做最大了解及最优调度,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完善的服务。

通过连接,可以做到很多此前难以想象的事情,譬如识别人脸、识别车牌、通过整合海量信息进行边缘反馈,实现边缘计算。

通过胡芳的解读,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未来的安防可以与“新连接”划上等于号;而智慧安防的落地,能让智慧城市的发展进入到更高级阶段。

ai的到来,让视频监控的功能及市场被数百倍放大,行业不断被扩容,“安防”不仅仅是“安防”。

而由此带来新的欲望、新的需求、新的方向将让这个行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更大的能量。

9、多模态生物识别

回首2020年,国内社会秩序正快速恢复并步入正轨,但各个领域依然不得不承受疫情所带来的不可逆影响,面临重塑难题。

就生物识别而言,疫情前指纹识别应用最为广泛,疫情期间却因其接触式动作被视为“不安全”的生物识别方式;疫情前人脸识别最为便捷,如今完成这一动作却需要先摘下口罩,略显累赘。

以指纹或人脸识别为代表的单一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在疫情到来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较单一的识别技术,将人脸、虹膜识别融合的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技术,则能兼顾疫情下大数据底库下身份认证的“安全与便捷”。

以眼神科技为例,其融合人脸、虹膜及面部深度特征的多模态识别算法,解决了超大数据底库下快速、精准、无感知的强身份认证问题。将多模态融合识别与测温技术完美结合,除了识人辨身份,更能快速检出告警高温和未戴口罩等风险,眼神科技的“视神”智能防疫系统走到战疫前线。

眼神科技ceo周军认为,生物识别是人工智能的入口,多模态融合必将是ai发展的未来之路。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眼神科技便开始着手多模态生物识别的探索及应用,公司已拥有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多种核心算法和多模态融合算法。

“新基建”背景下,数字化社会面临几亿、几十亿人大数据底库下的强身份认证,未来的市场驱动力也将横纵向延伸,更广泛、更安全、高辨识度、高客户体验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强需求。

新冠疫情下的ai抗疫实践,让民众认识到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其安全便捷性,也成为疫情当下及未来身份识别与认证领域的发展方向。

10、疫情

2020年以一场肆虐的疫情开篇,让其成为今年全行业都绕不开的关键词。

疫情二字,于安防行业,喜忧共生。

忧于停摆带来的系列灾害。

安防头部企业半年报显示,其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长达数月的停工,让中小安防企业现金流不足、项目资源紧张等问题进一步暴露,他们抗风险能力有限,激烈的行业竞争让安防市场进一步集中。“活下去”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的目标。

喜于停摆推动的行业升级。

宇视总工朱兵认为,疫情期间诞生了很多新的媒介形式,如健康码、测温产品的大规模应用。

譬如宇视热影66测温一体机,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深度智能算法与云端能力,具备实时打卡、无感测温、未戴口罩检测、考勤数据管理等功能,创新实践aiot设备数据上云,帮企业降本增效和数据在线。

同时,疫情使大家更关注非接触型社会的需求,应对世界变化的挑战。

以宇视为例,其在疫情期间的响应颇为敏捷:

1月22日,恰逢武汉封城前一天,宇视成立“宇视战疫”专项工作组,28天完成热影智能测温仪研发,4月中旬达到生产峰值,成为和口罩、呼吸机一样的社会抗疫亟需品。

芯翌科技也认为,疫情限制了各社会实体间的正常交流,影响了供应链的安全,也大大推动了各个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发展的速度。

在中国,疫情能及时地得到控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度实名化的移动网络、基于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

随着后疫情新基建的展开,内外双循环产业供应链的重构,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落地和应用也蕴藏着大量的机会。

正如芯翌科技,一直致力于技术场景落地转变,更加注重技术和产业的结合,助力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疫情是一种‘例外状态’,但某些改变将成为常态。”

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且看安防市场如何再次生长。

以此为序,再奏华章

不论是不确定性猛增的国际经济形势、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疫情,还是新基建的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历史的车轮在时代中不停地滚滚向前。

喜忧之间,我们依然牵挂于渺小如蚍蜉又重要如基的万千企业们的命运。

而这一年,安防全行业也都在崎岖的山谷间奋力前行。

2021会好吗?

拂去灰尘,拾起遗憾,相信中国的安防企业们,将倾注力量,将所有过往,变奏成下一年度的序章。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2020 年度 ai 安防十大关键词 | 年终盘点

扫码查看文章
米乐m6平台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