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夏普易主鸿海之后,这家昔日科技巨头可以说是刷足了“存在感”!上周,夏普宣布即将停止给三星提供电视面板,这周,鸿海联手夏普又上演了一出好戏...
另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是,北京市政府今年利用了ibm 、微软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预测工具来抵抗雾霾,而且还宣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更详细的内容请看本周回顾:
上周,雷锋网曾报道夏普旗下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akai display product,以下简称sdp)将停止向其最大客户——三星电视事业部供应lcd显示器面板,为此,三星不得不找上其竞争对手lg display来填补这一缺口。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中国海信集团也不幸躺枪了。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夏普已经计划在2017年停止向海信集团供应电视用液晶显示器面板,相关的细节还未正式公布,但令人费解的是,鸿海旗下群创也无故砍掉了海信70万片的订单。
据雷锋网了解,海信和三星一样同为夏普最大的客户,海信每年向夏普sdp采购的电视显示器面板数量大约在100万-200万片(sdp每年出货给三星的电视显示器面板数量为400-500万片)。据悉,夏普对海信“禁售”之后,海信将被迫把更多的订单转移到友达以及tcl集团子公司华星光电,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分析,明年海信在友达、华星光电采购的份额将分别提升至29%与23%。
夏普已经定下了2018财年全球销售1000万台液晶电视的目标,郭台铭豪言,“我们将来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面板采购者。”郭台铭这句话释放了两个信号:一、鸿海要把夏普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视厂商,而不仅仅是显示器供应商;二、未来几年,夏普电视的销量会持续提升,夏普显示器的产量只能满足内需,甚至还会向其它厂商采购显示器。
虽然要完成这一目标道阻且长,但也算是夏普敢放弃三星的400多万和海信的100多万订单最好的解释,他们准备将这500-600万片液晶显示器将全部留给自家产品。
本月20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2016中国移动全球米乐官网app的合作伙伴大会上的演讲中向业界展示了一组数据:
1.2016年,中国移动建成了146万个4g基站,4g用户达到5.1亿,拥有中国近七成(69%)的4g用户,世界上每3个4g用户就有1个中国移动的用户;
2.无线数据业务营收占比达到46%,已经超过了传统语音短彩信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收入与传统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1提升为1.5:1,无线数据业务占收比达到46%,超过传统语音短彩信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3.与全部主流品牌终端厂商建立合作,社会渠道规模突破70万家,预计今年内中国移动td-lte终端的销量将达到4亿部;
......
根据尚冰公开的数据,截至11月底,中国移动已建成146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过13亿,实现全国乡镇以上连续覆盖和行政村热点覆盖,4g用户达到5.1亿,拥有我国近七成(69%)的4g用户,世界上每3个4g用户就有一个中国移动用户。他还表示,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络,在车联网、智能穿戴、安防监控、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物联网用户数超过9100万。
冬天到来后,雷锋网编辑部的驻地之一北京和许多中国北方城市都陆续遭受雾霾侵扰,雾霾红色预警屡见报端。一部分城市因为雾霾过重,飞机都无法起降了。媒体报道称,为了驱除雾霾,北京周边 1200 家工厂都采取了减产甚至停产的措施。
今年,政府和相关部门将配备来自ibm 和微软的预测工具,这两款工具去年已经经受过严格的测试。
其中,北京市政府装备的 ibm 预测工具能将传统的数据源,如分布于北京的 35 个官方空气污染监测站数据和来自环境监测站、公交系统、气象卫星、地形图、经济数据甚至社交媒体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而微软的预测系统则负责整合分布于全国的 3000 个监测站的数据。这两款工具都能将传统的大气化学物理模型与数据统计工具(如机器学习)相结合,以便用更短的时间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微软现在则负责为中国环保部提供 48 小时的雾霾预测,2015 年时,它在预测北京未来 6 小时内雾霾情况的准确度上已经达到 75% ,而未来 12 小时则可达 60% 。
借助这些预测工具,北京市政府声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政府引用的数据显示,2015 年的细颗粒物污染水平比 2014 年降低了 6% 。
蓝牙技术联盟宣布启用蓝牙 5.0 堪称是 2016 年物联网最大的事件之一。雷锋网已经对蓝牙 5.0 的特点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它惊人的四倍连接距离和两倍传输速度。这样的巨幅提升,自然有它的战略意图—— 与 wi-fi 决战物联网无线数据传输协议的王座。
此前,蓝牙与 wi-fi 可以说各有千秋:蓝牙有更低的功耗、小体积、低成本,适用于几台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传输;wi-fi 的特点是高带宽、长距离、更多的连接设备数目(不同路由器对连接设备数量有不同上限),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和信号覆盖。
但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蓝牙与 wi-fi 相继升级,双双开赴同一个战场——蓝牙升级到 5.0版本,提高了带宽和传输范围;wi-fi 推出 “wi-fi halow”,降低功耗延长电池续航。明眼人可以看出,这两者重点升级的方向都是对方所擅长的——这意味着功能定位的重合,毋庸置疑,它们将在消费级和企业级的物联网市场正面竞争。
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来 12 个月内,蓝牙已经反超wifi,成为最受开发者青睐的无线通信协议(包括物联网领域、工业领域和非物联网领域)。不过,长远来看,wi-fi 和蓝牙的物联网胜负之数仍属未知。
日前,microchip technology(美国微芯半导体) 和亚马逊合作开发了一款辅助芯片 aws-ecc508,能更好对付特定种类的黑客攻击。另外,这当然也为了鼓励开发者使用亚马逊的物联网云端基础设施。
aws-ecc508 芯片的设计方案,是为物联网设备和云基础设施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它利用了亚马逊的人工身份验证系统,后者能在任何指令、数据被接收之前,为云服务和设备验明正身。而这基于秘钥:直到现在,创建这样的密码身份要依靠制造商,而它们一般是为设备品牌代工的生产厂商。它们秘密生成密钥,然后安全、隐蔽地沿着制造链传递下去。但 aws-ecc508 芯片另辟蹊径:它会生成自己的密钥,由亚马逊认证。
如同其命名(ecc)所暗示,aws-ecc508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算法,而不是更有名的 rsa 算法。rsa 是今天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支撑。eustace asanghanwa 表示:“但在嵌入式系统中,rsa 十分昂贵:密钥过大;而却在能耗和完成交易的时间成本上,它比较不划算。ecc 效率更高。它使用更少的数据比特,这意味着更低的计算性能需求。 ”
众所周知,普通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为有机液体,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就能发生副反应,产生气体,膨胀后引起爆炸。针对这一情况,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办法,找到了约21种固体的电解质材料,有希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该团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文章显示,科学家们并没有使用传统的随机测试个别化合物的方法来寻找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而是使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通过实验数据构造预测模型。他们训练了一种计算机算法,基于现有的数据,去学习如何辨认化合物的好坏。这个过程和人脸识别算法,在观察几个范例后,去辨认人脸的过程很类似。
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带头人、应用物理学博士研究生 austin sendek 表示:
“现有的含有锂元素的化合物数量是数以万计的,绝大多数是未经测试的。其中的一些可能是性能优异的导体。我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模型,对于我们现有的有限数据进行学习,从大规模的数据库中,筛选出合适的材料。这种筛选方法的速度是现有筛选方法的百万倍。”
为了设计这个模型,austin sendek 花费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搜集了关于含有锂元素的固体化合物的几乎所有科学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对待选固体化合物的稳定性、成本、丰富度、锂离子的导电性等诸多理化属性进行了评测,最终筛选出了21种最合适的固体电解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