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解读 | 华为方舟编译器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 雷峰网-米乐m6平台

2019/08/07 18:23

随着 2019 华为开发者大会的临近,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此前在 p30 国内发布会上宣布的 “能够实现 android 性能革命” 的方舟编译器也即将进入到开源阶段。虽然此前在 4 月份华为已经就方舟编译器进行了介绍,但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华为方舟编译器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针对这个问题,余承东在 8 月 6 日推荐了一篇由“菊厂搞机”发表的一篇题为《》的长文,该文对华为方舟编译器的实现原理和背后故事进行了解读——而雷锋网也希望由此提取出关于华为方舟编译器实现 android 性能革命的诸多要点。

android 代码编译的原理和弊端

在目前全世界的多种编程语言中,android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 java 语言。

java 语言是在 1995 年 5 月发布的,它的一个重点特点就是可以跨平台操作,而且需要借助虚拟机机制来解释源代码并调度硬件资源;但同时 java 是一种预编译语言,需要先在开发者环境中将源代码(source code)转换成字节码(byte code),然后在设备上运行时再将字节码编译或解释成硬件能听得懂的机器码。

也就是说,从 java 的字节码到机器码,中间需要两样东西:

而对于 android 操作系统来说,为了将 java 字节码变成机器语言,google 在不同的版本中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其目的自然是不断推动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向前发展;我们来看一下 android 在不同版本是怎么做的:

可以看到,无论是编译器还是解释器,只是在虚拟机上打补丁;手机上的虚拟机 编译器 解释器本身不仅占用硬件资源,还无法最大发挥软件运行性能。正因如此,所以绝大部分手机厂商只能无奈的通过简单粗暴提升 android 手机的内存和存储空间,来弥补虚拟机的弊端。

由此出发,android 系统在性能和应用运行层面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也是华为试图通过方舟编译器解决的问题。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华为从事方舟编译器工作的时间线:

那么,方舟编译器的原理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实际上,华为所谓的 “方舟编译器” 与其说是一个编译器,不如说是一个编译运行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行需要开发环境和终端(也就是智能手机)的配合,其目的是绕过 android 操作系统中 app 的运行所必须依赖的虚拟机,将 java/c/c 等混合代码一次编译成机器码直接在手机上运行,彻底告别 java 的 jni 额外开销,也彻底告别了虚拟机的 gc 内存回收带来的应用进程掉线——从而最终实现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流畅度。

正如上文所言,在方舟编译器的这一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将 java 代码直接编译成机器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java 编译成机器码的过程中,要面临的难题是 java 中的动态语义(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义,它是通过提前翻译能够解决的),静态语义指的是确定的语言和意思,而动态语义指的是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内容——这其中,如果要像编译静态语义一样去编译动态语义,很多知乎大神认为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而这个不可能,正是华为在开发方舟编译器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方舟编译器通过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的双向加持,将静态编译动态语义最大的两大难点解决:一是设计数据模型,二是如何在运行时高效获得动态信息。方舟编译器团队基本遍历了 java 的动态语义,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建模。同时,大大提高了编译时动态语义分析的精度,特别是涉及跨语言调用时;另外,华为设计了一套具有核心专利的动态语义匹配机制,有效降低了运行时动态语义的开销。

由此,方舟编译器能够将 java 代码编译成机器能直接执行的语言。华为方面表示,经过华为方舟编译器的 app,再也不需要在手机上编译了,彻底告别了虚拟机,从而带来了媲美甚至超越 ios 的 android 体验。 

第二:解决混合语言的 jni 开销

由于 95% 的 top 应用都是 java/c/c 等混合语言编写而成;因此方舟编译器还需要干掉混合语言互相调用带来的 jni 开销。

这里就涉及到上文提到的一个名词 ir,它是用来表示代码的数据结构,它是编译器的各模块以及相关工具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协议和通用语言”,也是程序变换和编译优化各种算法的承载体。它是编译器的“大脑”,直接决定了编译器的最终效果——因此,它的难度是最高的。

华为方舟编译器团队对 ir 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精雕细琢,逐渐摸索出 “大脑” 里每一条神经、每一个神经元的信号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套核心专利,使得不同语言代码在开发者环境中能够统一编译成同一套可直接执行的机器码,从而彻底消除了混合语言互相调用的开销。

也就是说华为方舟编译器可以将混合语言实现统一的中间表示 ir,这就相当于同一个人能够理解全世界的语言——当然,这背后是华为方舟编译器团队基于多个编程语言的深刻理解和大量研发积累。

第三:在统一 ir 之外进行代码优化

华为方舟编译器,直接将代码优化从手机环节搬到了开发者环境,未来还可能搬到云端。利用开发者环境更强大的算力,可以实现更先进和精细的优化算法,来达到更佳的优化效果——华为表示,在很多特定场景代码优化的提升甚至是颠覆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者使用方舟编译器,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编码习惯。开发者可以自行开发代码优化算法,也可以仅通过方舟编译器预置的算法进行代码优化。未来,华为还将提供代码调优工具,开发者可以选择根据工具的优化建议来调整代码,和方舟编译器配合获得更优的执行效果。

第四:解决 android 内存回收带来的卡顿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方舟编译器采用了引用计数法(rc,reference counting)来进行内存的实时回收,并且配合使用了专门的消除环算法(消除对象互相引用带来的无法回收问题),来避免 gc 集中式回收带来的系统卡顿。相比 gc,方舟的内存回收是实时的而非集中式的,且不需要暂停应用进程,这样便大大消除了卡顿。

另外,软件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死循环,就是电脑被一个无限循环的运行程序把计算机资源占光。这种 “死循环” 在软件中叫 “环引用”。为了从机制避免手机内存被环引用 “吃掉”,方舟编译器引入 annotation 的“告警”标示,对基础类的环进行标注。

当然,java 程序员也可以对业务代码中的环进行标注。经过丰富的实践验证,方舟这种机制可以减少大部分程序中环的出现。另外一方面,方舟编译器在运行状态下引入了高效的环回收机制,允许有选择的智能回收某个 app 的内存占用,这对传统的环回收算法是一个改进。

总结来看,面对现有的 android 系统在代码编译、运行、ir、内存回收等四个层面的问题,华为方舟编译器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米乐m6平台的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核心创新点是混合语言的统一中间表示和完全静态编译,但更重要的是华为在解决 android 操作系统 app 运行问题的崭新思路,以及为了实现这种思路而敢于大力投入的勇气。

雷锋网总结

正如雷锋网所言,方舟本质上不仅仅是一个编译器,而是一个编译系统,它需要通过用户终端和开发者的共同支持。对于华为手机用户来说,华为在手机终端中已经用方舟编译器替代了 android system-server 的所有后台服务,这一项就已经足够让华为 emui 比其他 android 系统更快一步——根据华为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高达 24%,系统响应性能提升 44%。

当然,华为要想充分发挥方舟这个编译系统的实力,还离不开开发者在开发层面对方舟编译器的大力支持,这本质上是华为在现有 android 开发生态之外另辟蹊径打造的一个全新开发环境——它究竟能否得到开发者的支持,还需要等华为将其开源之后才能有答案。

雷锋网按:本文参考资料《华为新贵!方舟编译器的荣光和使命》,。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解读 | 华为方舟编译器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扫码查看文章
米乐m6平台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