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疗ai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从落地难到全程辅助,ge医疗携手北京清华工研院建立医疗创新的「黄埔军校」 | 雷峰网-米乐m6平台

2021/08/05 18:30

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型行业,医疗产业的“高门槛、高风险、长周期”特点,一方面为各个企业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也为众多高新技术研发和落地制造了困局。

人大代表、大连大学副校长赵德伟曾表示:我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仅为20%,而医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则不足8%。

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经直接影响各个医疗产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研发热情,如何找到新医疗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方式,实现产研的高效率转化,已成为医疗产业的普遍痛点。 

ge医疗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近日,ge医疗中国联合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打造了健康科技创新平台——g2创·中心。该中心致力于利用ge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和清华工研院的科研能力,辅助医疗器械、诊断服务等创新医疗科技的落地发展。 

近日,雷锋网有机会到ge医疗中国北京工厂,与ge医疗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营销官阎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等人沟通,借此剖析两家顶级研发和产业巨头的逻辑和g2创·中心的未来前景。 

医疗科创企业成果的转化瓶颈

未来十年,也许是医疗技术最大的变革和颠覆时期。 

去年6月,麦肯锡发布生物革命的重磅报告,其中指出,生物科学的进度,加上计算、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正在推动生物工程新一轮新创新浪潮,对医药健康、能源等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按领域评估潜在直接经济影响超过4万亿美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成果转化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晨曦也表示:“现在国家对于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放开,以前医生不敢创业,也不敢走出来,现在至少从我们医院来说,成果转化是逼着医生,必须把想法从文章变成真正的产品,这也将促进医学迎来整个新一轮的技术爆发。” 

在这样的技术浪潮下,如何快速推进新技术在产业的落地,与产业的快速融合将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节点。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表示:“现在医疗技术突破非常快,在下一轮超过万亿的大市场里,我觉得一定是生物技术突破加工程化的突破。其中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以技术研究为基础,会有很多的发明和创造,但如何在产业中找不到有效的结合点,就很容易浪费科研精力。”

这里仅以人工智能为例,过去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最多的就是cv和各种人脸识别。

但其实除了这些,学术和临床中早已经开始研发和尝试更多方面的应用。仅在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上,清华的技术平台就已经尝试踝关节、肿瘤、骨、脑、呼吸道等九个方面的探索。 

而如何将这些探索进一步孵化,如何转化为产品去颠覆临床的痛点,却成为技术以外的首要难题。

ge医疗的研发国产化

国家十四五规划里面已经提出、鼓励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跟高等院校的合作,进一步做产学研一体化。 

作为医学器械领域的顶级产业巨头,与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合作共赢”,同样也是ge医疗中国的核心战略之一。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无论是124年前第一台x光机进入了苏州的博习医院,还是1990年与航天部、卫生部共同成立华伦工厂,ge的创新更多是跟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持续把ge的创新、研发、生产带到中国。” 

从2019年开始,ge医疗中国就在国内首次提出;“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的三大战略,其中与产学研一体化结合最紧密的有“国产化与合作”。

据张轶昊介绍,过去三年时间里ge已经发力所有产品从高端、中端到低端的国产,所有供应链里面的每一个核心零配件的国产。在这背后,目前ge在国内一年的采购额就达到200亿人民币左右,ge医疗的供应商就达到400多家。 

作为国产化的进阶目标,除了原材料,ge医疗中国还准备实现研发的本地化,通过和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本土化的研发团队。 

据ge医疗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市场营销官阎华介绍,目前在国内,ge医疗已经建立超1000人以上的本土科学家和研发团队。 

建立这些研发团队也并非是降成本和转产,而是从源头开始设计和生产中国本土需要的特色产品。

除了建立本土化的研发团队,阎华还表示,经过多年在国内的深耕和发展,ge医疗目前在中国已经达到40万台设备装机量,这些设备每天解决大量临床问题,创造大量设备运营数据,这都是ge非常核心的竞争力。

接下来,ge医疗中国更希望拿出这些经验和集成能力提供给更多米乐官网app的合作伙伴,提升产学研的研发创新,并通过这些举措提升ge医疗设备的供应链的整体技术实力和生产质量。

g2创·中心要做的三件事

金勤献表示:“生物工程的本质就是颠覆性的技术和工程的结合。” 

也正是创新技术的落地难题和对研发创新的重视,让ge医疗中国和北京清华工研院两家顶级机构走到了一起。

而此次产业龙头和院校龙头合作孵化的健康科技创新平台——g2创·中心也将以此为背景,重点沿三个方向发力: 

首先,打造数字化生态圈。 

2019年,ge医疗提出的三大战略中,最大的技术革新便是“数字赋能”,在此背景下,ge医疗中国更是推出了edison intelligence platform(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简称:edison平台)。

经过了三年的演进,爱迪生平台愈发成熟,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个一站式、跨品牌的集成ai应用平台——爱迪生魔盒正式诞生。在此背景下的延伸的爱迪生魔盒,将为各种各样新技术和ai应用提供设备承载,来加速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落地。

其次,精准诊疗的一体化。 

阎华表示:“其实像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精准诊疗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便是诊断方式和设备,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大数据的深度学习,都需要基于设备里面的数据。” 

目前,ge医疗中国在国内有40万医疗设备,自身也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 

基于这些数据,g2创·中心将和合作企业一同打通诊疗一体化环节,研发出从肿瘤到卒中、到心血管领域等不同临床、不同科室的ai应用。 

最后,商业化的能力。 

在产学研转化的所有难题中,最重要的刚需便是从产品到产业的商业化。而这恰恰是ge医疗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 

阎华表示:“依托ge医疗中国目前全国化的商业和运营网络,我们有能力推动那种真正的创新技术在全国或任一区域的落地,帮助对方走过从0到1的阶段,达到很好的销量。” 

在这一点上,金勤献院长也表示:清华工研院的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也将担当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合伙人”角色,通过基础研发、临床支持。连接投资等手段助力研发到产品、到产业的阶段。

结语

2021年1月,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正式发布科学技术咨询报告,建议组建未来产业研究所,促进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全流程整合。 

2021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先进研究与发明局”,通过知名科学家和政府支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 

如今,产学研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产学两界的关注焦点。

而这次北京清华工研院与ge医疗,一个有110年内涵的科研基地,与一个超40万台设备的产业巨头的结合,或许也将为国内医疗产学结合创造出新的征程。雷锋网雷锋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从落地难到全程辅助,ge医疗携手北京清华工研院建立医疗创新的「黄埔军校」

扫码查看文章
米乐m6平台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